一、眼睛弱视,是看不出3D效果的
我们所说的3D,其实是戴上特制的3D眼镜后,两眼看到的画面有三维立体感。但要呈现出3D效果,要看我们两眼能否互相配合。而且两眼的视力要相近,才能把通过特殊处理的画面或佩戴特殊眼镜形成的影像画面,在脑部重新组合成清晰有深度的画面。除了弱视之外,让人看不到3D效果的眼部问题还有很多,比如双眼斜视,有比较大的屈光差,即两眼视力相差达200度以上。还有一种看不到3D效果的情况比较特殊,患者的一只眼睛正常,但另外一只眼却有散光、弱视,及一些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。
二、弱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
弱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,它是一种发育性疾病,表面上看不出来。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,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视力发育的正常过程受到阻碍,使视力不能达到该年龄,出现弱视后,无论戴什么眼镜,也不能将矫正视力改善到1.0的正常标准。
“弱视与近视虽然看上去症状很像,但它们根本不是一种病。从发病年龄来说,弱视多见于学龄前,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、紊乱,常伴有斜视、高度屈光不正,无论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的疾病。近视往往多发于学龄期和青少年,因为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,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眼睛疾病,经过矫正,视力多可改善正常。如果弱视的小孩子戴近视镜矫正,只会起到反效果,不但对眼睛没好处,还会加重弱视的程度。
三、提醒:3岁和6岁最好带孩子查查视力
对大人来说,如果自己的视力出了问题,很快就能察觉,但是小孩子往往缺乏表述能力,自己看不清楚也表达不出来。
“视觉发育的关键期(3岁以前)和敏感期(6~8岁)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。3至6岁孩子眼睛可塑性最强,是改善弱视的最佳时期。
专家提醒,如果到了6周岁以后,才发现孩子有弱视、斜视等问题,就会耽误改善。一旦超过12岁,孩子的眼睛已经发育成型,改善的希望就非常小了。